江南春用无聊时间缔造广告帝国(2)
- 杭州写字楼网
- 2008/6/26 17:29:13
电梯里引来“邻居”投资
翻一下分众传媒的董事会名单,不乏重量级的企业家,余蔚(维众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)、沈南鹏(携程总裁)、曹国伟(新浪CEO)均列其中。
对于软银和江南春的联姻,这里有一个很巧的故事。上海市江苏路兆丰世贸大厦,是现在分众传媒的办公地址。坐电梯到26层后,出电梯左转是江南春的公司,右转就是软银中国。
新的广告模式虽然吸引了广告订单,但由于投入巨大,江南春越来越“骑虎难下”,他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扩大写字楼的覆盖面积,以求尽快收到回报。
到2003年5月时,写字楼已扩大到100多栋,但还是在烧钱,江南春感觉心里很痛。用10年努力赚的钱,短短几个月就哗哗地给花掉了。
这时,软银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余蔚注意到了这个29岁的年轻人,不仅因为江南春开的大奔经常深夜还停在楼下,更是余蔚每天进出大楼时,和其他人一样经常观看电梯门口的广告。他知道,这是对门江南春的生意,而他对这个模式非常感兴趣。
在江南春的楼宇电视系统推出一个季度以后,余蔚和江南春在电梯里相遇。余蔚问江南春这个项目开始赚钱了没有,江南春说还可以,每个月开支和收入已持平。于是,“邻居”资本开始蠢蠢欲动。
经过一番认真详细调查,余蔚决定找江南春好好聊聊。3个小时聊完后,余蔚已和江南春达成初步融资协议。最后,软银决定注资分众。
2003年5月,软银注资4000万美元,分众传媒(中国)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。分众传媒总部制度严谨,即便是江南春的资料网上到处能找得到,但他们的员工也不会对外透露管理层的个人信息。
“1999年加入软银中国以来,这是我第一次主动拿钱去追逐一个项目。”在一手促成这项投资之后,余蔚这样评价。
而事后,江南春这样形容和风险资本在一起办公的好处,“共用一座大楼,尤其是共用一个卫生间,宣传效果极佳,每天都可以来上几次强制性广告”。
风险投资商的加入帮了江南春的大忙。随着软银的加入,经过几轮融资,鼎辉国际投资、DFJ、高盛等数家投资公司纷纷将巨资注入分众,有了钱的江南春迅速带着他的液晶显示屏在全国跑马圈地。不仅仅在写字楼,还包括大卖场、公寓以及高尔夫球场、医院等场所。到2004年年底,1.5万块液晶屏挂在全国各地楼宇电梯旁的墙上,总营业收入已经达到2.4个亿。
抢占资本先机吞并竞争对手
2005年7月13日,纳斯达克市场迎来一位32岁的中国人,并郑重邀请他按响当天开市的铃声。由中国企业家来按铃上市,这在纳斯达克历史上还是第一次。当天,分众传媒市值达到8亿美元,江南春身价超过20亿人民币。
按开市铃的时候,江南春做了两分钟的简短演讲。就是这两分钟,他却准备了好几天。他觉得第一次代表中国人去讲话,拿一张演讲稿形象不太好,为了能脱稿演讲,之前的几天一有空他都认真背台词,背词的时间前后加起来不少于7个小时。
有了资本市场的平台,江南春开始一马平川地收购扩张。如果把被分众收购的企业列个名单,估计要好长的一串。这之中,最惊心动魄的当属分众与聚众的世纪PK。
作为行业领先者,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及时迅速地扩大市场份额,令后来者处在不利的竞争地位。这两个公司注定冤家路窄,也注定棋逢对手。他们之间的过招,给这个新兴行业留下了教学式的谈资。
分众与聚众几乎同时成立。2003年2月,聚众的创始人虞锋在京广大厦开始开拓楼宇视频广告。很快,双方都知道了对方的存在。有趣的是,虞锋2003年在北京注册过一家“北京分众广告有限公司”,可见英雄所见略同。
在营业模式上,分众和聚众同质化严重,然而在扩张战略上,双方思路则完全不同,江南春看重速度,而虞锋看重实利。两家公司的显示屏给消费者的感受没有太大不同,只是圈地的速度、资金的运作效率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就在分众上市的前几天,聚众主办了中国楼宇电视广告标准研讨会,并发布行业标准。此举以行业领袖自居,受聚众委托的AC尼尔森调查显示,在12个国内主要城市,聚众传媒和分众传媒两大行业巨头的份额相当。
然而,在江南春迅速进入资本市场后,虞锋失去了先机。2006年1月,江南春以3.25亿美元的价格吃掉对方,紧绷的神经暂时放松了。他用一句大实话形容自己收购聚众后的感受———安全感加强了,方向感也就出来了。
返回顶部
- 责编:5sw
- 浏览:
- 来源:新京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