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春用无聊时间缔造广告帝国
- 杭州写字楼网
- 2008/6/26 17:29:13
大学未毕业靠拉广告拥有50万存款;2002年发现写字楼液晶电视广告市场,创立分众传媒并美国上市
江南春,一个曾经的诗人,一个现在的传媒大亨(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)。这两个称呼之间,只有一步的距离。
写诗的人都很有想象力,这种想象力让江南春发现原来无聊的时间也可以用来赚钱。在从业10年之后,
他创造了分众传媒,也创造了一个属于思想者的资本天堂。从2005年分众传媒在美国上市至今,这只股票和市值的增长速度和江南春本人一样充满了想象力,两年增长10倍,并成为纳斯达克百强成份股的一员。
半个月前,事业上一帆风顺的江南春卸任分众传媒CEO一职。卸任当天,他说自己要把主要精力转到分众无线等业务,不想,这句话似乎冥冥之中预示着什么。因为就在10天后,分众无线陷入“短信门”事件,传媒大亨遇到了职业生涯以来最大的公关危机。
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,本报独家专访了这位有故事的思想者,呈现一个诗人走过的传奇资本史。
大学校园的激情诗人
江南春,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名字。虽然他说自己的名字和古典诗词之间并无渊源,但他的第一个头衔确实就是“诗人”。
这个在大学校园里颇有名气的才子,在大一时便成了华东师大著名的“夏雨诗社”社长,还出版过诗集《抒情时代》。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才生,那一段时间的“酸文人”生活让他颇为惬意。每天早上起床,雕琢自己前一天的诗句,他感觉很满足。
其后不长的一段时间里,江南春谋划参选校学生会主席。这位擅长写诗的学子谙熟“官场之道”,竞选过程中请吃饭拉选票,不想一下子欠下160元钱的“巨资”外债。上任学生会主席后,还债成了江南春的首要目标。正好在这时候,一家广告公司到学生会招聘兼职,一个月300元。他当时准备只干一个月把外债还了,然而随着第一单业务的成功,从此走上了广告之路。
江南春喜欢引起别人的关注,他毫不讳言自己虚荣心很强,尤其是在女生面前。
有那么几次,他出没在华东师大的舞场,和其他的男同学一样寻找目标。不过,这位诗人在舞场的受欢迎程度和在诗社截然相反。有一次如愿相邀到女同学后,舞伴问他是学什么的,他得意地说自己是个“诗人”,对方当时就冷淡了下来。下次想再约人家跳,根本没戏。在那个时代,诗人和文学青年一样,是贫困潦倒的代名词。
不过,受到冷落的他反而开始研究目标受众,他琢磨怎样变换自己的角色才能赢得女孩子们的青睐。当时,华东师大的后门有一个礼品店,那个老板有一辆很大的摩托车,虽然老板长得不帅,但是每次开着摩托车招摇过市的时候,都会引来许多女孩子青睐的目光。
上世纪90年代是个体户最吃香的时候,他很羡慕个体户,也感觉自己必须该转型了,否则就会失去市场。
大学未毕业拥有50万存款
大三那年,江南春开始自主创业的历程。1994年7月,港资永怡集团老板为整合旗下公司品牌,出资100万让江南春组建永怡传播公司。江南春出任总经理,主营广告业务。
事业出奇顺利,他拉到一系列的户外广告业务,掘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。大学还没毕业,永怡的年均收益已经达到500万元,江南春的账户上的数字变成了50万元,而那时他还不到22岁。
1996年到1998年,江南春的公司几乎垄断了上海IT业的所有客户和IT广告市场。1999年,永怡传播已经占据了上海IT领域广告代理市场95%的份额,营业额达7000万元。
次年,他又涉足了互联网,代理了7个网站的广告业务。互联网公司当时正处于“疯”的状态,最高潮的时候,永怡传播不仅不需要跑业务,而是拒绝业务。那个时候,公司“钱赚疯了”。
没有经历过锤炼不会获得成功。正是因为刚刚涉足互联网,2001年,伴随着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灭,江南春的永怡遭受了重创。在经历了痛苦之后,江南春开始思索一种新的媒介策略,因为广告代理行业往往是费力不讨好。
发现“无聊时间”商机无限
有一天,江南春去徐家汇太平洋百货办事,在等电梯时,他被电梯门口一张舒淇“red earth”的广告招贴画吸引住了。江南春为之一振,当时他想“我在电视上播广告怎么样,如果有比看广告还无聊的时间,大多数人还是会关注广告的。”
“用无聊的时间来赚钱。”这句话几乎成了江南春的名句,但当时就是这么无意中产生的。
江南春第一步设想是在上海最好的50栋写字楼装上液晶电视播放广告,但从制作液晶电视到最终安装,整个过程相当麻烦。
当时市场上没有液晶电视机,他找到一家台湾液晶厂商合作。2002年7月,第一台样机做出来,可是写字楼物业却不让装,因为5厘米液晶电视太厚了,后来又改成3厘米。
更大的一个麻烦是,很多楼宇的物业公司对这种新事物持怀疑态度。江南春就亲自上门游说物业公司,不久300台价值8000多元的液晶电视先后进驻50栋高级写字楼。
江南春心里很清楚,他需要尽快占领上海商务楼宇市场。在他当时看来,真正有价值的商务楼宇不到100家,不过,他开列了一张有202幢楼宇的名单,组成了一支七八个人的楼宇开发队。这支队伍开始带着样机,频繁出入上海的商务楼宇。
他拿出当年刚开始打工时的劲头,挨个公司亲自拜访,还拍了宣传光盘给客户看,很快招商银行信用卡、轩尼诗洋酒等几个牌子第一批下单。2003年还没来到,江南春手里已经拿着一、二月份200多万元的广告订单了。
返回顶部
- 责编:5sw
- 浏览:
- 来源:新京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