漩涡中的80后女漫画家夏达
- 杭州写字楼网
- 2010/3/26 9:17:15
很多人在寻找夏达——一个本月炙手可热的名字,日本、新加坡及国内众多媒体都在报道她。
夏达是一位漫画家,今年29岁。2009年2月,由她创作的漫画《子不语》连载于日本顶级漫画杂志《UltraJump》上,这是唯一一部在国内畅销后打入日本顶级漫画杂志的原创漫画。
但她走红的原因,不仅仅是因为其作品。最重要的是最近网上流出她的一组个人照,照片中的她,不施粉黛、清丽脱俗,宛若她笔下漫画中的美少女。
风波由此而起。
漫友群问:这是夏达吗?照片有没有PS过(PS:图片制作)?非漫友群问:这是作秀吗?是为自己的作品而炒作吗?
前天傍晚,我最终敲定与她见面的时间。这是夏达首次直面媒体公开回应,此前,很少有人见过她。
当然,我无法解答所有人的疑惑,只能说出我真实的感觉。
一:她,长得和照片一模一样
见面地点在一家咖啡馆,啜着这里便宜而好喝的奶昔,我想象着各种可能出现的场景。
突然,门动了,风铃应声而响,我抬头,还是愣住了:她,真的长得和照片上一样。
一样柔软的长发,一样绵长的睫毛,一样光滑的皮肤……连衣服的风格,也是和照片中一样的淑女型,犹如漫画中走下来的公主。如果一定要说和照片上有什么不同,那就是肤色略微暗淡——或许与她长年熬夜画画有关。
隔着一张桌子,我们相距不到三尺。我确认她没有任何化妆。夏达略带羞涩地说:拍网上这组照片的时候化了一点点——涂了眼睫毛。
除了容貌,夏达的声音也很特别,缓慢而清细,像一个站在角落里羞怯的小女孩。
多数人最大的疑惑被印证:她的面容,的确与年龄格格不入。
二:她,真名就叫夏达
叫着“夏达”这个名字,我以为是笔名。不想这也是错觉,“这是我爷爷留给我的名字,达是取‘达则兼济天下’之意。”
夏达老家在湖南怀化,她有一个很特别的家庭。爷爷会写作、编剧;爸爸搞古建筑修复;妈妈从事古字画鉴定。
所以她读得懂许多古典名著,还学会了画画。“我们家住文化局,我爸妈很方便地帮我找到了很好的画画老师。”
但特别的家庭也有特别的生活方式。“一年中,我见到爸爸的时间只有一周,妈妈只要一进她的画室,就变成另外一个人。”或许正因为这样,夏达也很“宅”。多数时间窝在家里,一天画10个小时。如果中途有人打扰,她会大发脾气。
三:她,无心做漫画界的明星
夏达即将推出的新作名叫《哥斯拉不说话》。其实,现在她就不想说话。
陪同她前来的公司同事说,有些问题不能问,比如有没有男朋友,比如脸蛋和作品的比较。即使这样,聊天的过程中,她依然会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,时不时说:“这能不能不说?”她甚至连大学的校名也不愿意说,绝对保护自己的隐私。
事实上,三年前夏达刚应邀到杭州夏天岛工作室工作时,尚不能与人正常交流,“我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危险和恶意。”“但在这里,我遇到许多善意的人。”她渐渐放松了戒心。
可当个人照在网上曝光后,她又想龟缩进自己的世界。“作品没有脸蛋漂亮!”网上类似这样的跟帖,让敏感的她很受伤。
“日本杂志2008年就决定连载我的漫画了”,在此之前,她在国内已得到两项大奖,“我 不需要再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认可。”
她甚至忌讳人们说她脸蛋漂亮,“请不要在我名字或职业前加上‘美少女’或者‘LOLI’这类字眼,不然我会感觉被侮辱。”
我答应她,以她为主角采访,这是第一次,也是最后一次。如果一定要有下一次,那一定是为她的下一部成功之作。她开心地笑了,双手合十说谢谢。
我有“镜头恐惧症”
采访的时间是3月22日下午四点,窗外车流如水,而江南会里却静得出奇。眼前的夏达,未施粉黛、身材娇小。雾濛濛的眸子里,神情始终淡淡。
4月出生,逢夏至未达,故名夏达。看起来纤细的她,却成就了系列光环:她曾获 “国内动漫第一奖”——“金龙奖”最佳故事漫画少女组金奖;她的长篇漫画《子不语》登陆日本,与日本顶级漫画大师同刊连载于日本顶级漫画杂志《Ultra Jump》,被誉为“中国最美丽的漫画”,迅速开始中日同步出版,成为国内唯一一部在国内走红后,打入日本顶级漫画杂志的原创漫画,夏达也成为内地漫画家中有此殊荣第一人。
靓丽的外形,清新的画风,亲和的笑容,令“80后”的夏达不仅成为漫画迷们的宠儿,也成为众媒体追逐的焦点。每次露面,媒体都不忘提到她的美丽,而夏达则为了避免外界模糊作品焦点,始终不愿曝光。她不希望外界看重她的外形,而搞不清楚她到底画了哪些作品。也只有她自己知道,当有人把“中国最萌漫画家”的称号封到她的头上,把“美女”的形容加到她身上时,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。
在夏达看来,漫画家不该受任何限制,不要在别人的思想中生活,更不能让其他人的意见和噪音盖过自己内心的声音。“要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,该做什么就是什么,要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,若左右而言他,又或是东一榔头西一棒,终究会迷失了自己。”
这次接受《风尚领秀》的专访,是夏达第一次正式接受国内媒体的面访,她说自己天生害羞,且患有“镜头恐惧症”,“陌生的镜头会令我感到害怕,而与陌生的人交谈也会让我感到浑身紧张”。她再一次用近乎央求的语气说,“作为一个女性,很感谢别人对我外貌的赞赏,但并不喜欢把这个和我的职业扯在一起。也希望外界多关注一下我们这个行业和作品,给我们多点空间和尊重。”此时,你分明能从她的眼神中看到孩子的天真,艺术家的热忱。
通过漫画重现古典文化,多好
中学时代,上课偷偷看《乱马》的夏达,把课本所有的留白都画满小人头,并尝试着编漫画故事,后来在长沙一所高校的艺术专业毕业后,夏达前往北京从事专业漫画活动。当她第一次给《北京卡通》编辑部投稿时,就收到了编辑长达四页的手写回复,并鼓励她一定要朝着“漫画家”白塔继续跋涉。随后发表了数部作品的她才算正式进军动漫界。3年前来到杭州,夏达签约了夏之岛工作室,不久后的动漫节上,漫画迷们将有机会看到她在现场签售新书。
她最早的画集就是从古代诗词开始,《牡丹亭》、《西厢记》、《诗经》等都曾是她的灵感来源,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从小的熏陶。祖父以写作为生,而且在古体诗方面造诣很深;母亲从事的则是古字画的鉴定和修复工作。在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下,从小就很喜欢诗词歌赋古典文学的夏达,4岁起对《唐诗三百首》倒背如流。
“心灵漫画最重要的就是要洗涤都市生活带来的浮躁和世俗,我以清新自然的画风见长,而这些技巧和体验都能在中国古文化中找到。中国的古典文化实在太美,通过漫画的轻松方式,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到它们,多好。”
对中国古代服饰也颇有研究的夏达,在作品中对于漫画人物的服饰进行了天马行空地“混搭”:汉代晚期的“云肩”与纯汉服完美结合;宋朝妇女穿的“褙子”被她夸张地加长至拖地,甚至把唐代的高腰“襦裙”围在了汉代的长袍上……“我目前的作品尚无某个具体年代,所以我在服饰绘法上模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。”魏晋年代的服饰是夏达的最爱,清雅的长袍大衫,既夸张又漂亮,“但同时也因为它的夸张,汉服的元素至今尚未被运用于当代的时装上,或许未来,我会考虑自己设计服装。”
我的骨子里已经六十多岁了
夏达的同事告诉我,就在我们采访前,夏达已经熬了三天三夜赶画稿,近60个小时未吃未睡。“这不是偶然,是必然!漫画家每个月都会有这样的生活状态。”每次截稿前,夏之岛工作室里往往会杀得人仰马翻,助理们几乎全体阵亡,而夏达自己则睁着血红的眼睛、靠特浓咖啡勉强支撑,连续三天不吃不喝不睡逐渐地成为一种生存状态。“如果能停笔一天,我希望可以好好陪陪我的四只猫儿(有两只是她在路边捡回的流浪猫),和朋友聊天、逛街、打扮漂亮一起外出旅行,烟花四月下扬州。”这是夏达最近最大的心愿。
很多人称赞她的这种坚持“很了不起”。这个赞誉让夏达感到惶恐。因为对她来说,就好像很少有人称赞一个人坚持吃饭了不起一样,画漫画已经成为了她生活的“必须”,习以为常。夏达的朋友们则称呼她“夏老”,说她的生活状态就像个老年人。夏达承认,她灵魂的一部分是老人,“我的骨子里已经六十多岁了”。多年来,夏达的生活与同龄的女生格格不入:没有K歌泡吧、逛街购物,N天不出门是常态,头发自己剪,连块橡皮都是在网上买。而童年陪着爷爷在老年干部中心度过的她,现在却与老年人格外谈得来,除了看书和画画,就是与老年朋友们谈论“老庄”。
她热爱一切漂亮的事物,也包括漂亮女孩。对于漂亮女孩,她会产生一种怜惜感,可能就是惺惺相吸吧,夏达刚刚创作了一部送给女孩的绘本——《哥斯拉不说话》,这部5月即将上架的作品,浓缩了她自己少女时代的成长经历,和女孩之间的特有情愫。绘制它的时候,是一场治愈自己的小旅程。
书中还附着一封夏达的长信《写给十四岁的我自己》,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告诉14岁的少女们如何成长,“我期待着自己在70岁时收到一封写给现在自己的信”。对于未来,夏达说,自己从没有刻意地设想过, “每个故事都是一个世界,我未来的计划也只有创作。关于创作环境,我希望在杭州这座动漫之都中继续成长!”她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说完这段话。
民星:夏达
身份:职业漫画家
风尚标签:现居杭州的80后漫画家夏达最近走红日本,她的作品《子不语》在日本著名漫画杂志上连载,日本读者称赞她“画出日本人也喜欢的作品”。每次露面,媒体都不忘提到她的美丽,而夏达则为了避免外界模糊作品焦点,始终不愿曝光。她不希望外界看重她的外形,而搞不清楚她到底画了哪些作品。也只有她自己知道,当有人把“中国最萌漫画家”的称号封到她的头上,把“美女”的形容加到她身上时,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。
夏达说“潮”
我比较喜欢白色浅色,或本色的棉质、亚麻质地的衣物,干干净净的容易让人觉得年轻。但是年轻不等于幼稚,理解别人和理解自己一样重要。像孩子一样感受,就得像大人一样思考,这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。
夏达说护肤
不要和自己较劲,否则心会老得快。我自己是个夜猫子,经常熬夜拿咖啡当水喝,所以说保养有点心虚。不过目前我没长过痘痘,皮肤也没什么大问题,所以我想好好清洁皮肤(推荐手工皂),不化妆、不晒太阳、不抽烟喝酒、不去空气混浊的地方,应该是对的吧。
返回顶部
- 责编:8037
- 浏览:
- 来源:钱江晚报